蔡少芬在浪姐做仙女,3个娃却在豪宅“炸”客厅

2023-05-25 20:19:18来源:妈咪OK

OK妈说:

有娃家庭的客厅很难维持基本的体面,别说普通家庭了,就是明星们有了娃,客厅也从豪华精致和仙气飘飘,变成一地鸡毛。

比如“娘娘”蔡少芬,搬回香港之后,一家五口只能蜗居在80平的公寓里,客厅基本被清空了,一眼望去还是堆满了玩具、书、衣服,小孩还在半空中飞来飞去……


(资料图片)

不过别看这个房子挺憋屈的,总价要三千万,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算得上是豪宅了!

客厅真的是整个家看了最想炸空的地方!

今天的文章来自于我的小伙伴Esther,她最近因为新买了房,紧接着就要忙活装修了。卧室卫生间书房还能交给设计师包掉,但作为二胎家庭,客厅的装修就没法照搬模板了。

两个活蹦乱跳的儿子,玩乐,学习,撒欢要在客厅;爸爸想要在客厅对着大彩电打游戏,妈妈想要一个开放式厨房,能在做菜的同时还能管到娃……满足一大家子的需求之后,客厅还要迎客,杂物就不能乱堆乱放。

我听了她的讲述,深有同感,要整出一个全家老少都满足的客厅,真的好难!

文:Esther

01

最近在装修,本来想全交给设计师,可操作下来才发现,空间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设计,千人千样,别人没法完全代劳。

装修的细节太多了,光是客厅,都可以有N种方案。我跟孩他爸争论了好几轮,客厅要不要跟阳台打通,要不要做电视墙,要不要撤掉沙发放大书桌......

中年夫妻难过装修这道槛,我们一边激烈讨论,一边拿眼神刀对方,方案反复推翻,感情数度受创。遂决定多找找参考,有图就有说服力。

现在流行好几种新颖的客厅方案。

一种是传统的客厅。

很简单,一张沙发,电视,茶几。但年轻一代都不屑于传统的样式。

网上很流行的一个方案,是将客厅改成图书馆,一张大书桌和整面墙的书架,大人工作,孩子做功课,营造全家爱学习的氛围。

(图源:小家越住越大逯薇)

还有一种是客厅与书房打通。

我一个从事自由职业的朋友,孩子还比较小,就保留了客厅方便孩子玩耍,但将书房与客厅连通,居家办公时可以跟在客厅玩耍的孩子及时沟通,同时方便照看着孩子。

(客厅和书房用一堵玩具墙隔开)

再有一种是客厅餐厅傻傻分不清楚型。

一对设计师夫妇,他们家的客厅摆着一张巨大的餐桌,成为全家活动的中心。这么独特的设定,是因为父母对世界各地的美食感兴趣,他们家每周的日常就是,一张大气磅礴的长方形方桌,每周大宴四方,一伙人围绕着餐桌,做美食,品红酒,甚至办K歌会。

去过做客的人都说,太会玩了!他们家的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舒展,画的画也特别有灵气。

(图源:温情苹果)

02

观察了一番,我还是不确定我究竟需要怎样的客厅。

回头看,自己从小到大住过的客厅,那地位是越来越尴尬了。

小时候,全家人都在客厅,围着电视看老版《包青天》,“昨日向那东流水......”BGM响起。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唠嗑,留下不少温馨的回忆。

长大了,过年过节时,四大姑八大姨围着你关心工资、相亲,客厅成了社恐最怕的家庭区域。

等自己独立租了房子,原有的客厅一般都被冷落了,朝九晚五,每天下班后只想躺平,根本不会请人到家里玩,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会彼此邀约。周末有时间了,约朋友在外头唱K和饭局,毕竟,谁都不想被人看见一周没收拾的家。

于是,客厅慢慢变得可有可无,成为鸡肋一般的存在。

结婚后选房子,依靠习惯的力量,客厅还是保留着,只是越来越不受待见。

我们夫妻休息,最爱去宜家波昂椅上坐着,而不是在客厅。喜欢面对窗外的风景,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,而不是对着一台没啥节目好看的电视。

(@阿飞转转)

有时朋友来家里,围着餐桌吃了晚餐,按理说该客厅发挥作用了。但是,餐桌摆上点心和茶水,大家非常默契地一直坐着聊天,没人想去客厅沙发上落坐!还是餐桌上聊天好,可以看清彼此的脸,边吃吃喝喝,边闲话家常,充满了烟火气。

直到生了孩子,才赫然发现,荒废已久的客厅竟然成为儿童乐园。

有了小孩,客厅终于派上用场了!

婴儿期,铺上一张花花绿绿的爬行垫,整个客厅都被圈地霸占了。

到了2-6岁的阶段,家里玩具量更是暴涨,像山洪爆发一般冲击了每个角落,乐高,奥特曼,工程车,拼图,桌游......五彩斑斓的乱,场面非常壮观,只可远观,一只脚都踩不进去。孩子们还觉得玩具不够玩,把沙发垫拆下,让家里一切能移动的东西都成为建筑材料,搭各种秘密基地。

孩子总是在家里的公区热情洋溢地捣鼓一切,再大的客厅也不够两个男娃折腾,他们不断蚕食着大人的活动区。

客厅终究还是他们的。

(@在努力变好的伊伊)

这样说得孩子像土匪似的在圈地,也不公平,毕竟他们也没争没抢,是我们大人拱手相让了。

似乎只有孩子在不厌其烦的主动交流,当我们疲惫而无趣的大人,只会在下班后缩回自己的壳里,习惯性地捧着手机,盯着屏幕,偶尔会感慨几句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淡漠了,疏离了。

说到底,是大人自己退出了客厅。

03

今年终于有机会捯饬自己的家。我在考虑空间布局时,好像获得了家庭生活的指挥棒!

都说空间可以引导人的生活方式,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捯饬下。

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娃陆续都要上学了,学业变得很重要,如何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,父母肯定很感兴趣。

一本在鸡娃圈暗暗流传的装修书籍《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》中,提到日本一户家庭在客厅安置了一张乒乓球桌!

孩子回家就不会径直回到卧室的封闭空间里,而是顺手把书包放在桌上,一边收拾,一边跟做饭的妈妈、沙发上的爸爸聊几句,自然就增加家人间的了解。乒乓球桌上可以很方便地开一局球,也可以用餐,写作业,提供一个让家人停留、沟通的“驿站”功能。

事实证明这样的布局对孩子成长很有好处,这家的孩子后来考上非常不错的初中。

所以按照这本书上的图纸,打造动静皆宜的学习+运动空间,成了我的首选,其实实现起来也不算太难,需要的只是一张瓷实一点的大餐桌而已。

04

另外一个我坚定要做的方案就是:开放式厨房和客厅连通,成为晚间的亲子交流空间。

我也担心过开放式厨房的油烟和噪音,正犹豫时,一位朋友跟我说,学龄期孩子只有放学后能跟家人相处,撇去写作业、兴趣班、洗漱的时间,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所剩无几,你真的要一个人待在厨房做饭洗碗1-2个小时,错过跟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吗?

我想了想,一个人干活也是干,看着家人干活,肯定会产生更多互动,就没有憋屈感了。

而且厨房里的活动有时对孩子来说更像游戏,他们本身是感兴趣的。之前,我跟他们隔着墙时他们看不见我在干嘛,很自然就各自玩各自的。现在能看到了,我在摘蔬菜,摆弄面条机,揉面团,他们都充满了新鲜感,很自然就参与进来。

我一直相信,就算极其普通的家务,也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,让孩子多参与家务是没错的。

再说了,小学低年级时的孩子还是要看着的。他们问作业的问题,我也可以边洗菜边回答。他们打架了,我也能及时发现,揪开扭在一起的两只。

而大人也要打开自己的小世界,让孩子进来,不要觉得他们只会带来麻烦,实际上孩子的好奇心,常让我对普通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。菜叶子里的小青虫,平时我就觉得“哇,好恶心,快扔掉。”但孩子在旁边大呼小叫:“它怎么会一伸一缩地爬?”“它不动是死了吗?”这种好奇心很有感染力, 我也很感慨,世界真奇妙呀。

油烟机不给力就换更好的,家具沾上的油污可以擦掉,但童年只有一次,我们和孩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。

所以啊,打通厨房和客厅,对我来说就是完美。

前几天直到翻到一篇设计师的文章,提到“家庭核心区”一词,让我特别感慨。文章里说,客厅可以不要,核心区应该回归。

是呀,一个家庭要有核心才有凝聚力,而有核心,就该有核心区,应该装着家人的主要活动。或许可以试着找找积极应对的办法,做点什么,创造更良好的家庭关系。

家庭核心区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,再过5年10年,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,进入青春期,我们可能又有了新的空间创意。但不变的,是一个家的凝聚力。

说到最后,你们家的核心活动区在哪里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世界时讯:四川绵阳平武县龙门山片区首次监测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
下一篇:最后一页